筑基新質生產力 十大產業領域將加強計量支撐
7月9日,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的《計量支撐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行動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對外發布。《行動方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集成電路、儀器儀表等10個重點產業領域,系統梳理了各產業領域亟需解決的關鍵共性計量技術、主要攻關方向和建設目標,著力解決從前沿技術研發到產業應用的全鏈條計量問題,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筑牢計量根基。
??《行動方案》明確,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在全國范圍內公開征集項目立項需求,并建立計量支撐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項目庫,圍繞重大計量需求梳理形成一批重點項目,依托重點單位進行協同攻關,切實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關鍵計量難題,加快推動項目成果快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對于《行動方案》出臺的背景,市場監管總局表示,當前,我國產業領域仍存在大量“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的突出問題。企業受限于技術研發和資源能力不足等原因,難以獨立開展相關計量測試能力的建設并解決相關問題。各級計量技術機構、科研院所雖然具備一定的計量基礎,但對實際產業需求了解掌握不夠,無法更加精準、有效地開展技術攻關和技術服務。產業計量需求與計量供給不充分、不全面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亟需從國家層面加強統籌協調和規劃布局。為此,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制定了《行動方案》,旨在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計量瓶頸,打通能力建設、計量研發、應用驗證與產業落地的全鏈條,不斷提升產業計量供給能力。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10個重點領域的確定代表了我國產業發展的前沿方向,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這些領域的確定,是基于多維度的綜合考量。一是圍繞國家戰略導向,契合黨中央、國務院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自立自強的總體部署;二是聚焦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領域,如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這些領域的突破將催生全新的產業生態與商業模式;三是滿足現實產業需求,立足解決當前產業發展中的“卡脖子”問題,如集成電路、儀器儀表領域長期依賴進口,亟需通過強化計量支撐實現技術趕超。
??據介紹,為推動《行動方案》順利實施,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堅持問題和需求導向,在項目布局上優先支持填補國內外空白、突破制約產業鏈關鍵問題、保障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計量能力建設。充分發揮專家庫作用,在項目遴選、立項、實施過程中,多聽取有關科研機構、企業的意見和建議。積極爭取將重點項目的有關內容列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的“十五五”規劃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中,同時積極探索多元項目支持機制,確保項目順利實施。(記者 王文博)
【責任編輯:冉曉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