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云計算市場三大轉向
關鍵詞: 云計算,云智算,算力,大模型,深度用
編者按: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步履鏗鏘,電子信息產業亮點紛呈。《中國電子報》作為電子信息領域旗艦媒體,全面盤點2025年中電子信息產業熱點,解讀產業發展趨勢,為企業決策提供參考,為產業合作創造契機。
隨著人工智能與算力網絡深度融合,云計算已邁入智能化的新階段,向全棧智能、開放融合的云智算升級。根據調研機構預測,未來幾年,用戶對國產智算云服務的需求將飛速增長,帶動國產智算云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攀升,預計到2029年市場規模將超4000億元。業界已達成共識:云計算的下一個時代,已與AI深度綁定。回望2025年上半年,云廠商們紛紛圍繞“AI+云”展開激烈角逐,云計算市場有哪些新變化?
從“云計算”到“云智算”
算力是云計算“萬丈高樓”的地基。隨著算力需求急速攀升,如何突破算力瓶頸成為云計算產業攻關的重要課題。智能科技公司華鯤振宇方面表示,“云計算”向“云智算”轉型升級,標志著算力需求從通用計算向智能計算縱深演進,對高效能、低時延、綠色集約的AI算力提出更高要求。
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離不開強大算力支撐。為有力、有序提升算力供給,全國范圍內掀起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潮。中國移動在長三角打造全國首個整合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量算的“四算合一”調度平臺。中國電信投資20多億元打造江西省首個省級智算樞紐——鄱陽湖智算中心。阿里云建設西部云計算中心及數據服務基地,建成后將覆蓋成渝兩地數據業務。騰訊云中重數字孿生產業園項目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增補省重點名單。
實現算力的智能調度與優化配置成為云計算廠商共同努力的方向。華為云推出基于新型高速總線架構的CloudMatrix 384超節點集群,通過“訓推共池”“靈活調度”等技術實現朝推夜訓,白天進行模型推理,晚上閑時進行模型訓練,算力資源利用率提升30%以上。天翼云“息壤”算力互聯調度平臺整合多方、跨域、異構的算力資源,可以根據實時業務需求靈活分配算力,實現資源的全局管理和彈性調度。
華為云CloudMatrix 384超節點集群
《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將達到1037.3EFLOPS,較2024年增長43%;人工智能算力市場規模將達到259億美元,較2024年增長36.2%。算力需求暴增的背景下,產業還呈現從“平臺競爭”向“平臺競合”方向演進的趨勢,通過集成多方資源形成聯盟格局。
2025年5月,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聯合啟動算力互聯網試驗網建設,旨在打破平臺壁壘,讓用戶得以隨時、隨地、隨需接入算力資源。據悉,試驗網首期將接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8大算力樞紐節點,預計2026年實現全國TOP100數據中心互聯互通。6月,華為云與無問芯穹簽署協議,阿里云與并行科技達成合作,通過技術互補、生態共建實現互利共贏,推進算力基建工作。可以預見,各方的協同合作將打破原有的技術邊界,催生出更多“化學反應”。
從IaaS、PaaS、SaaS到MaaS
傳統云計算服務架構主要集中在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三層,大模型的升級不僅重塑了云計算架構,更催生出新的服務內容。當前,越來越多的云廠商將目光投向了MaaS(模型即服務)層,通過發布一站式落地的模型服務,實現多場景的生產力解放。
一方面,云計算廠商積極推進自研大模型的建設。今年上半年,阿里云相繼開源了視覺基座大模型萬相2.1、推理模型通義千問QwQ-32B等諸多模型。阿里云智能集團資深副總裁、公共云事業部總裁劉偉光表示,過去一年平臺上的大語言模型API調用量和接入企業數量都迎來了近百倍的增長。騰訊云上線首個混合推理MoE模型Hunyuan-A13B的模型接口,在低成本、強思維方面進一步升級。
阿里云百煉大模型服務平臺
另一方面,國產大模型與相關企業的深度合作,也為云計算行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年初,DeepSeek推出R1版本,華為云、騰訊云、阿里云、百度智能云等國內主流云平臺紛紛宣布接入,三大運營商也通過各自平臺提供專屬部署和算力支持,天翼云將“息壤”平臺與DeepSeek-R1/V3系列大模型深度優化適配,實現全棧自主可控、模型靈活選型、異構算力融合;聯通云依托DeepSeek,升級云“星羅”算力調度平臺,提升全域智能調度水平。
此外,各大云廠商還通過多樣化的大模型策略加速大模型在產業端的普及,為企業實現業務增長和場景創新提供有力支撐。例如,百度云與DeepSeek結合,幫助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完成多模態大模型部署;騰訊云利用大模型知識引擎搭建DeepSeek-R1聯網應用,聯合深圳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推出智能問答助手。還有部分企業正在嘗試以智能體(Agent)形式落地大模型技術。例如,阿里云官宣百煉3.0升級,據稱能滿足企業和開發者進行大模型Agent開發的“一切所需”。
浪潮云董事長肖雪指出,云的現代化、數據要素共享、智能體大爆發、動態安全防御、集成數字業務平臺、智能自治運營已經成為行業數智化發展的關鍵趨勢,同時也是企業未來布局中的一個導向性的基礎考量指標,對云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資源上云”到“深度用云”
當生成式AI被應用于銀行智能風控,當人體健康問題可以被實時解答,當城市治理經由算力互聯網打通“最后一公里”……2025年的云計算產業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實用”價值。企業不再滿足于資源堆砌、算力比拼,而是更關注云平臺是否能真正提升業務效率,帶來智能化能力的躍遷。上云的需求也從簡單的“資源上云”邁入了“深度用云”。
以AI為核心的智算云,正成為云計算從資源堆砌邁向價值創造的關鍵引擎。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不是所有的應用都要追求“大”模型。企業應該根據自身不同業務場景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模型,通過多模型組合來解決問題,創造價值。
可以看到,越來越多云廠商把目光轉向全棧式AI技術,既追求高效穩定的底層硬件,又強調靈活易用的上層應用開發。與此同時,各云服務廠商開始意識到,要立足場景找服務,深耕細分市場,形成自己的市場競爭力。例如,百度云在交通領域持續發力;金山云在游戲云和視頻云方向長期深耕;華為云重點服務政企用戶,將其細分為四類;阿里云以亞太為中心,邁向國際市場。
智算云從云端延伸到終端,輔助構建“云網邊端”一體的智能系統,“云終端”或將成為2025年最火的云計算概念之一。市場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云終端市場出貨量為421.7萬臺,同比增長40.0%;預計2025年云終端市場將繼續保持高增長,增長率將超過16%。
近日,華為正式發布CloudDevice全系列產品,包括云手機、云PC、云Pad、云空間、云機頂盒、云游戲、云車機等產品。同時,其聯合相關研究機構共同發布《云終端產業發展報告》《基于云網端邊芯協同的云終端技術標準》。中國聯通最近推出了“智家通通”語音智控設備,將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融入終端設備,為用戶帶來“無感化”的智能生活體驗。
華為開發者大會2025
“萬物上云”熱潮下,智算云不僅承載著技術創新的使命,更是提升社會治理效率、優化公共服務的重要抓手。中國移動黨組書記、董事長楊杰表示,經濟社會從“互聯網+”“5G+”向“AI+”加速轉變,AI的“規模效應”持續深化、算力的“回彈效應”加速顯現、連接的“加速效應”不斷拓展,呼喚基礎設施新架構、釋放算力服務新需求、催生信息消費新形態,為算網基礎設施演進帶來新機遇、提出新要求。在“由云向智”這一趨勢下,算力網絡的核心載體正在由傳統的“云計算”向云和AI深度融合的“云智算”升級。推動云智算從理念構建走向產業實踐,需要社會各方緊密協作、攜手共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