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備案
關鍵詞: 網民規模 互聯網普及率 人工智能 銀發經濟 鄉村振興
7月2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5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1.2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9.7%,越來越多的群體共享數字發展成果;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影響力顯著提升,截至3月,共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完成備案。 新京報記者 韋博雅
《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基礎資源保有量保持穩定,信息基礎設施持續夯實,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不斷增長。
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開展萬兆光網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開展萬兆光網試點,有序引導萬兆光網從技術試點逐步走向部署應用。
《報告》顯示,截至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1.2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9.7%;60歲及以上銀發網民規模達1.61億人、農村網民規模達3.22億人,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根據《報告》,我國銀發經濟快速發展,賦能互聯網進一步普及應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4年版)》,推動銀發群體深度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
《報告》顯示,縣域富民產業發展,互聯網點亮農村居民數字化新生活。互聯網賦能鄉村振興成效顯著,我國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69.2%,較2024年12月提升1.9個百分點。數字文旅新模式不斷涌現,拓寬農村居民數字化就業增收新渠道。
《報告》認為,2025年上半年,我國數字文娛領域發展“內外兼修”,持續向全球輸出優秀文化價值,并不斷拓展與線下的融合,為國內文旅市場增加新動力。
《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實現了從技術到應用的全方位進步,產品數量迅猛增長,應用場景持續擴大。
國產人工智能產品不僅在千億級參數規模、多模態能力等方面實現突破,并與辦公協同、教育普惠、工業設計、內容創作等場景深度融合,構建了覆蓋多個領域的智能應用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