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沖刺算力 規模將增長十倍 鴻海、廣達等將迎大單
關鍵詞: OpenAI AI芯片 AI服務器 星際之門計劃 鴻海
OpenAI將大買AI芯片沖刺算力,該公司CEO奧特曼7月21日在社群平臺X發文預告,今年底前將有百萬顆GPU上線,并希望同事“思考如何將這個數字放大100倍?!眾W特曼發豪語,業界以目前OpenAI主力ChatGPT 4.5僅導入10萬顆GPU計算,相當于今年底前GPU建設量將增長十倍,甚至更多。
法人看好,OpenAI導入GPU數量激增,意味AI服務器需求將同步以倍數大增,加上后續還有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星際之門”(Stargate)計劃等AI基礎建設需求,催動更多AI服務器訂單涌現,鴻海、廣達、英業達、緯穎等OpenAI云端供應商主要合作代工廠,將喜迎大單。在大客戶強勁拉貨潮帶動下,鴻海看旺AI服務器需求前景,高呼“目前AI訂單已經不是問題,產能才是問題”,AI伺服器訂單能見度至少看到兩年。
廣達接單同步強強滾,隨著較高單價的GB200機臺出貨升溫、GB300也將于9月加入行列,廣達今年AI服務器占整體服務器營收占比可望突破七成。
英業達下半年出貨將以主機板(L6)為大宗,受惠產品組合帶動,有助毛利率向上,下半年出貨量會比上半年增長,全年AI服務器出貨將有雙位數增長。
奧特曼在X上發文揭露今年將有百萬顆規模的GPU上線。他強調,自己為OpenAI團隊感到非常驕傲,并激勵團隊更上層樓,“現在他們最好開始思考怎么把這個數字放大100倍了”。
OpenAI今年4月曾揭密GPT-4.5研發過程的血淚史,GPT-4.5于兩年前啟動訓練,是OpenAI歷來規模最大、準備最充分的一次專案,幾乎動用全公司資源,當時OpenAI的GPU規模更從原先的一萬顆擴展至10萬顆,如今還要再進一步擴大至100萬顆GPU。
業界人士指出,為支撐下一代模型訓練需求,OpenAI正轉向“多叢集架構”,未來甚至考慮使用1000萬顆GPU同步進行訓練,背后所牽動的龐大AI服務器需求更是驚人。
除OpenAI既有的研發訓練持續推進中,規模達千億美元的星際之門計劃也如火如荼進行中,首座數據中心將坐落在得州,可容納多達40萬顆英偉達的AI芯片,若全數部署完成,可望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AI算力中心。
OpenAI目前云端服務供應商包括微軟、甲骨文與CoreWeave。從中國臺灣供應鏈來看,微軟主要服務器代工供應商為鴻海、廣達及緯穎,甲骨文主要服務器代工廠為鴻海。CoreWeave主力服務器代工廠為戴爾、美超微、技嘉,戴爾服務器代工廠緯創、鴻海、英業達等,都將同步喜迎龐大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