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手吧IDM,外面全是Fabless
關鍵詞: Fabless Foundry IDM模式 芯片產業 分工協作
多年前,硅谷的一句老話傳唱至今——“有Fab的才是真男人(Real Man Have Fabs)”,此言論出自AMD創始人Jerry Sanders,本意是為了嘲笑那些沒有晶圓廠的Fabless,這句話在后來成為許多芯片公司建廠時的“宣言”。
然而早在2009年,自詡真男人的AMD就毅然決然地剝離了芯片制造部門,與阿布扎比財團合資成立了后來的格羅方德。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Real Man Have Fabs”這句話就已經成為一句玩笑話。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變化,Fabless與Foundry的結合模式正逐漸成為行業的主導力量。這一趨勢從英特爾和三星兩大傳統IDM企業的時下困局中便可見一斑,反觀近年來英偉達、AMD、聯發科、高通等Fabless企業的崛起,以及臺積電在晶圓制造行業愈發不可撼動的霸主地位,更是為分工協作的產業趨勢提供了強有力的佐證。
據WSTS預測,2025年全球整體半導體市場增長11.2%,而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晶圓代工行業營收則將在2025年增長20%,增幅遠超整體半導體市場。預計2025至2028年,晶圓代工行業的營收年復合增長率將穩定在13%至15%之間。這意味著,IDM模式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被Fabless和Foundry吞噬。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用他們的成功證明,建廠不是芯片公司業務發展的必經之路,Fabless才是主流。
半導體行業分工的最大推手
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是Fabless + Foundry模式崛起的重要催化劑。智能手機市場的快速發展對芯片的性能、功耗和成本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芯片企業需要快速迭代產品,與代工廠分攤迭代成本,從而享受市場需求帶來的收益。這種分工模式的轉變,使得Fabless企業與Foundry廠商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
在智能手機芯片市場,Fabless模式占據了主導地位。以中國為例,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和手機市場,中國孕育了大量的手機芯片設計企業。下圖按營收排列了20家手機芯片概念股,沒有任何一家是純IDM模式。其中有18家企業是采用Fabless模式,卓勝微和格科微2家公司在上市前也是Fabless模式,后選擇向IDM轉變,目前是Fab-Lite模式,部分環節利用自建工廠生產,部分依舊外包給Foundry廠商生產。不過,這個轉型并非外界想象中那般容易。
以手機為主業的芯片公司之所以幾乎均采用Fabless模式,是因為他們不必自建晶圓廠,卻能快速切換節點、靈活調度產能,并將大量精力投入到IP積累與產品差異化上。這些企業的成功充分證明了Fabless模式在智能手機芯片市場的優勢。
而如果是采用傳統的IDM模式,則需要企業在芯片設計、制造設備、工藝研發等多個領域進行大規模的投入,這種重資產的運營模式使得企業在資金壓力上面臨巨大挑戰。另外,IDM模式的靈活性較差,且企業一旦在某個技術方向上投入大量資源,就很難在短時間內轉向其他領域。
典型案例印證:IDM堡壘瓦解
在被認為高度依賴工藝的CIS芯片領域,Fabless + Foundry模式也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以思特威為例,該公司通過與臺積電、晶合集成等Foundry廠商的緊密合作,實現了技術的快速進步和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思特威專注于CIS芯片的設計,將制造環節外包給Foundry廠商,不僅降低了自身的資金壓力,還能夠借助Foundry廠商的先進工藝技術,提升產品的性能和良品率。
這種分工協作的模式使得思特威近年來在CIS芯片市場取得了顯著的市場份額,根據TSR數據報告,思特威在2023年以48.2%市占率蟬聯全球安防CIS市場第一,以9.0%市占率位列全球車載CIS市場第四;在2024年全球手機CIS市場排名中位列第五。
尤其是手機CIS市場,2024年,思特威智能手機板塊營收達32.91億元,同比飆升269.05%,占總營收比重為55.15%。其中,公司應用于高階旗艦手機的產品在智能手機業務中營收占比已超過50%。
這一模式不僅讓思特威這樣的Fabless企業能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先進工藝,也讓Foundry獲得了更多高附加值產品訂單,形成真正的生態共贏。要知道,晶合集成在如此短時間內躋身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與思特威逐年遞增的投片量息息相關。
另外,更為典型的射頻行業原本是IDM的傳統領地,但產業變局正在發生。近年來,中國自建晶圓廠打造IDM模式的多家本土射頻企業頻頻傳出了不利消息,尤其是濾波器企業。
近兩年來,兩條以IDM模式開局的BAW濾波器生產商都已經退出手機市場,自建的產線雖然已經基本完工,但也處于停滯狀態。巨大的資本投入卻不能運轉起來產生收益,這讓整個濾波器行業都應該深度反思,到底應該先有業務還是應該先有Fab?
前不久,另一條先有Fab的濾波器公司就遭遇了嚴重的經營危機。公開資料顯示,在湖州總計劃投資10億元建濾波器產線的見聞錄半導體已經被申請破產審查。
對比之下,一些先以業務為導向,采用fabless模式的射頻企業以更靈活的打法反而能夠快速崛起。
例如,過去的卓勝微和TowerSemi在開關領域的代工合作,幫助前者快速取得成功。再比如,此前媒體報道的某濾波器公司和央企旗下代工廠在雙方分工協作下、每年BAW濾波器出貨量在本土競爭中取得了絕對的領先。
總結
以上這些經典案例再次說明,當代半導體細分領域的激烈競爭中,在代工業發展壯大、格式成型的當下,無論是濾波器還是CIS等其他芯片領域,Fabless模式對于剛起步或還未發展壯大的企業是最優選擇。企業的業務發展所需要的是專注自身研發、提高產品質量、保證發展體系穩定,這些核心要素不是燒錢建一個廠就能帶來的。
尤其是對于主營業務是手機相關的芯片企業來說,選擇Fabless模式能夠更好地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和技術的迭代升級。許多企業在發展初期便選擇IDM模式,要么干脆是動機不純將成本和風險轉移給合資建廠的地方政府,要么是戰略選擇錯誤導致前進的包袱和壓力越來越重,最終陷入各式各樣的困境。
相反,一些企業通過Fabless模式實現了快速崛起。因此,產業分工的底層邏輯從未改變:當技術迭代速度超越單家企業的能力邊界,開放協作就成為必然選擇。臺積電2納米產線尚未量產就收到客戶的巨額預付款;思特威與晶合集成攜手并進;某濾波器公司委托央企旗下代工廠生產的BAW濾波器登頂國產出貨量第一寶座——這些案例共同昭示一個真理:在瞬息萬變的科技產業中,輕裝簡行、聚焦核心能力才是穿越周期的最優解。
半導體發展史就是一部專業化分工深化的歷史。從德州儀器自產自銷,到臺積電開創Foundry模式,再到今日各細分領域的芯片巨頭與晶圓代工廠的深度耦合,產業演進的方向始終是:讓設計者專注創新,讓制造者專精工藝。
對大多數芯片企業而言,擁抱Fabless是參與全球競爭的必由之路——而最偉大的芯片公司,早已不需要自己的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