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電解液行業產業鏈上中下游市場分析(附產業鏈全景圖)
關鍵詞: 電解液
中商情報網訊:電解液是化學電池、電解電容等使用的介質,是離子傳輸的載體。電解液在鋰電池正、負極之間起到傳導離子的作用,是鋰離子電池獲得高電壓、高比能等優點的保證。
一、產業鏈
電解液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溶劑、溶質、添加劑,其中溶劑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等;溶質主要指六氟磷酸鋰;電解液添加劑主要包括成膜添加劑、過充保護添加劑、高/低溫添加劑等。中游為電解液的分類,主要有液體電解液、固體電解液、熔鹽電解液等;電解液下游主要應用于動力電池、消費電池、儲能電池、電容器。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電解液產業鏈上游溶劑上市企業包括勝華新材、奧克股份等;溶質企業包括永太科技、天際股份等;添加劑企業主要有華盛鋰電、孚日股份等。中游電解液重點企業包括天賜材料、新宙邦、杉杉股份、延安必康等。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上游分析
1.電解液溶劑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的擴大帶動EC、DMC等主流電解液溶劑需求快速增長。數據顯示,中國電解液溶劑需求量由2016年的6萬噸增長至2020年的20.7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6.3%,預計2022年我國電解液溶劑需求量將達26.5萬噸。
數據來源:GGII、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六氟磷酸鋰
六氟磷酸鋰是電解液的核心物質,是鋰離子電池電解液中最重要的溶質且能與各種正負極材料匹配。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六氟磷酸鋰的需求量快速上升。2020年鋰離子電池所需的六氟磷酸鋰達2.4萬噸,預計2025年鋰離子電池所需的六氟磷酸鋰約10.4萬噸,其中動力電池需要約5.4萬噸。
數據來源:GGII、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六氟磷酸鋰產能分布來看,目前國內六氟磷酸鋰產能為5.65萬噸/年,CR4為55%,產能集中度較高。天賜材料、江蘇新泰、多氟多產能較高,占比分別為21%、14%、11%。必康股份、森田新能源占比均為9%。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添加劑
電解液添加劑是電解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鋰電池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等下游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全球電解液添加劑需求量不斷擴大,出貨量穩步提升。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產量達1.64萬噸,2016-2020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達16.5%,預計2022年將達2.19萬噸。
數據來源:QYResearch、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全球電解液添加劑企業市場份額來看,江蘇華盛是VC和FEC市場領先的供應商之一,2020年在全球市場占有率中排名第一,市場占有率達20.89%。瀚康化工、蘇州華一、榮成青木、浙江天碩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2.85%、6.93%、5.07%、4.80%。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上游重點企業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中游分析
1.出貨量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動力電池產量大幅增減,帶動電解液出貨量迅速增長。數據顯示,我國電解液出貨量由2016年的9.8萬噸增長至2021年的44.1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5.1%,預計2022年中國電解液出貨量將達55萬噸。
數據來源:GGII、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競爭格局
數據顯示,我國鋰電池電解液市場競爭格局中,按出貨量來看,天賜材料市場份額占比最大達29.3%。其次為新宙邦占比達17.6%,國泰華榮占比達14.7%。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區域消費分布
從我國電解液主要消費地區來看,華東、中南地區占據我國電解液絕大部分市場,其占比分別為53.85%、36.98%,西南地區、華北地區、東北地區、西北地區占比分別為7.38%、1.45%、0.18%、0.16%。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電解液重點企業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企業熱力分布圖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分析
1.動力電池
電解液是動力電池的核心基礎材料之一。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未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逐步上升,帶動動力電池需求增長。數據顯示,我國動力電池出貨量以51.5%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快速增長,由2018年的65Gwh增至2021年的226Gwh。預計2022年將達372Gwh,市場空間巨大。
數據來源:GGII、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儲能電池
儲能電池是電解液的下游應用領域之一。2021年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達48Gwh,同比增長2.6倍。其中,寧德時代儲能電池市場份額近六成,比亞迪緊隨其后,儲能電池市場份額16.0%。中航鋰電排名第三,儲能電池市場份額4.3%。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超級電容器
近年來,受益于新能源設備、電網建設、交通運輸、消費電子等下游行業的持續發展,我國超級電容器市場規模總體呈擴大趨勢。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超級電容器市場規模達198.3億元,同比增長28%,預計2022年將達215.7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