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雙杰:14億汽車芯節奏,“蛇吞象”后遺癥初愈
4月15日消息,北京君正發布定增預案,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14.07億元,主要投向嵌入式MPU系列芯片、智能視頻系列芯片、車載LED照明系列芯片、車載ISP系列芯片等4個研發與產業化項目。
不難發現,北京君正在嵌入式CPU、視頻編解碼、神經網絡處理器等領域持續投入,形成了一系列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主要有微處理器芯片和智能視頻芯片兩條產品線。
換言之,項目既是為了對原有產品線的迭代升級,有助其抓住物聯網終端應用、智能安防等新興領域的市場爆發需求。更關鍵的是,面對近期汽車芯片短缺的情況,北京君正也不慌不忙,加速駛入汽車芯片“賽道”。
實際上,面對用戶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車載照明等領域的深入變化就非常有必要了。畢竟,隨著LED照明技術、傳感器技術、電子驅動技術以及軟件技術的結合,車載照明將從單一燈光模式,向聲、光、電一體化的融合模式推進。
因此,這便會對相關環節提出新的發展要求和機遇。就例如,對于車載照明光品質質量評價,除了眩光、頻閃、亮度、顯色指數、顏色等基本因素評價之外,日后的智能汽車市場,更考驗對智能、節能等領域的舒適要求,包括對光、電、機、熱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當然,這也同步引領著車載照明技術的不斷進步。
總的來說,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未來車載LED的滲透率將逐步加快,車載照明將變得越來越有個性和“靈性”,車載LED照明芯片等需求量正在爆發,OEM主機廠、供應商、芯片設計企業、互聯網、初創公司等百家爭鳴,逐步打造完善智能汽車生態圈,這也提供了許多機遇,北京君正等廠商恰逢其時。
另一方面,以國內的前裝市場情況來看,全球平均每輛汽車搭載攝像頭的數量,近兩年內將逐步提升到3顆。因此,隨著國產替代的逐步推進,與車載攝像頭配套的車載ISP芯片持續市場增長,為此項目提供了更大的必要性,也將為國內以車載 ISP為代表的半導體核心技術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眾所周知,車規級芯片對產品的規格、性能等要求比工業級和消費級更為嚴格,技術門檻與效仿難度更高。
編者認為,北京君正也并不是打沒準備的“仗”,前不久通過收購北京矽成,讓其擁有了車規級別實驗室和流程,包括在全球車用易失性存儲領域排名靠前的能力,以及豐富的車規芯片研發經驗,一下子底氣足了許多,雖然和兆易創新等廠商相比,矽成半導體的營運能力偏弱,此案也出現“蛇吞象”等并購后遺癥,但不難否認的是,當中會為此定增項目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撐。
因此,北京君正此次定增布局,主要還是結合到北京矽成在車規級芯片的設計技術,以車載 ISP系列芯片的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為重要抓手,把合肥君正作為協同主體,最后將其多年來在智能視頻芯片領域的積累相結合,充分發揮同行業公司產業并購帶來的協同效應。
畢竟,通過智能視頻芯片與車規級存儲芯片、模擬及互聯芯片,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發揮研發技術實力、銷售網絡拓展、采購機制管理等隱形優勢。而國家政策對智能汽車甚至車規級芯片的大力支持,也為此項目提供了方便的政策土壤。
不但如此,北京君正對原有產品線也不遺余力。畢竟,嵌入式MPU芯片在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機器人、智能家電等與物聯網深度融合的行業垂直領域具有巨大的市場規模,也是不能丟下的一塊肥肉。
編者也認為,近年來,國家對物聯網、智能安防等產業大力支持,年均復合增長率甚至超過了10%,城市精細化治理對安防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及識別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于物品與網絡的融合中,這反而能促進視頻物聯的興起,物聯網和智能安防形成有機結合,讓而全球嵌入式MPU芯片和視頻監控的市場規模都在不斷攀升。
當然,這對智能視頻芯片也提出較高的品質與數量要求,也會帶出物聯網行業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希望北京君正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此前其收購北京矽成有了個新的開始,希望通過此次募投項目的實施,繼續做大做強芯片主業,進一步提升行業綜合競爭力,雖然途中布滿荊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