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龍頭企業集體減產破行業內卷
光伏玻璃行業減產的消息屬實。
國際電子商情2日訊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了“國內頭部光伏玻璃企業計劃于7月開始集體減產30%”的市場消息,引起業者的關注。
6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在破除“內卷式”競爭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其中提到,面對市場供需失衡,國內十大光伏玻璃廠商決定集體減產30%。
6月30日,上海有色網報道稱,部分玻璃企業原定減產規模僅有10%左右,但此規模尚不能解決供需之間的矛盾,故頭部企業計劃增大減產量,預計使得本輪減產規模達到30%;預估7月玻璃供應量將減少至45GW左右。
企業回應
對此,多家光伏玻璃企業回應減產消息。
頭部企業亞瑪頓董秘劉芹回應稱,光伏玻璃行業減產的消息屬實,產能加速出清,將有力促進行業后續可持續健康發展。
福萊特工責編:Momoz作人員表示,目前公司的玻璃窯爐正常運行,暫未?;?;旗濱集團工作人員也表示,暫未收到玻璃窯爐?;鸬南嚓P文件,公司目前正常生產經營。
“公司尚未出臺正式的減產通知。”安彩高科投資者熱線接線人員稱,目前公司滿產滿銷,上半年由于搶裝潮,銷量沒有太大問題,但價格偏低,預計下半年市場需求會收縮。
減產背后
此次大規模集體減產,是行業長期積累的供需矛盾與價格壓力下的必然選擇。
回顧2024年,光伏設備板塊短期景氣度筑底,主要系產能過剩帶來的行業壓力。工信部2024 年全國光伏制造行業運行情況顯示,2024全年主要光伏產品持續“量增價減”態勢,1-12月,多晶硅、組件價格分別同比下降39.5%、29.7%。
進入2025年,光伏行業進入出清進程,需求端的萎靡,成為光伏玻璃產量下降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最近,國內組件產量接連下降,需求快速走弱,而供應端受前期點火新增窯爐的影響反而開始上升,導致國內供需錯配,玻璃企業庫存開始上升。
相反的是,當前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價格已處于歷史低位。與行業高景氣時期(如2020年光伏玻璃價格曾達40元/平米)相比,當前價格已暴跌超70%,跌至歷史低位。低價競爭難以持續,迫使企業尋求“控量保價”。
事實上,行業自救的努力早有端倪。在2024光伏行業年度大會期間,數家光伏企業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組織下,簽訂了自律公約。參與簽約的企業包括隆基、協鑫、晶科、晶澳、天合、正泰、一道新能、愛旭、東方日升、捷泰、通威等等。消息人士透露,自律公約主要目的是控產,但沒有規定具體配額。
破局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激烈內卷的國內市場之外,廣闊的海外市場為光伏玻璃企業提供了重要的緩沖與發展空間。
一方面,海外產能緊俏。與國內過剩形成對比,海外光伏玻璃產能仍相對緊缺,為中國企業全球化布局創造了機遇。
另一方面,企業積極出海,頭部企業已行動起來。亞瑪頓董秘劉芹透露,公司董事會已審議通過在阿聯酋投資建設年產50萬噸光伏玻璃生產線的項目,旨在“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發揮核心技術優勢,推動海外光伏玻璃產能的有效布局”。這標志著中國光伏玻璃企業正加速“走出去”,尋求更均衡的發展。
責編:Momo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