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數智變革機遇降低物流成本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盡管有不利天氣因素影響,全國物流需求仍保持擴張,企業內生動力較強,物流供需保持適配增長。
??物流是連接生產端與消費端的關鍵環節。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不但有助于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而且有助于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近年來,伴隨交通網絡完善、物流樞紐健全、經濟結構優化、物流技術創新以及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我國全社會物流成本逐年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降至14%,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別下降0.1個和0.2個百分點,為實體經濟發展和國民經濟循環注入了強大動力。此前印發的《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左右。
??不過,當前我國全社會物流成本仍高于發達國家8%左右的平均水平,距離政策目標也存在較大差距,全社會物流成本仍有較大下降空間。未來,除了持續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優化運輸結構、改善運營模式以及降低制度性成本,更需借助數智技術賦能并積極順應綠色物流發展趨勢。
??數智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為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帶來了機遇。伴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5G、區塊鏈以及人工智能等的快速發展,智慧物流技術設備加快應用,網絡貨運、無人配送、低空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借助自動化倉儲設備提升配送效率,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統降低空駛率,使用新能源運輸工具降低整體能耗,有效降低了物流費用,并提升了物流質效。當然,物流領域數智化綠色化變革也面臨著轉型成本高、技術研發滯后、應用場景較少、數據開放互聯不足、智慧物流生態不成熟以及政策支撐體系有待完善等諸多挑戰。應該進一步從技術、組織、政策等方面系統培育物流領域新質生產力,加強傳統物流行業的數智化、綠色化改造,推動物流行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一方面,支持新技術新裝備開發應用,借助產學研協同推進重大物流技術、重要物流裝備和智慧物流系統研發創新,促進大數據、5G、北斗導航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推動物流設施設備數字化升級,利用好各類政策手段加快智慧港口、智慧公路、智慧物流樞紐、智慧物流園區等新型設施發展,推廣使用無人車、無人倉和無人裝卸等技術裝備。
??另一方面,強化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建立健全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領域以及海關等政府部門物流數據的動態互聯機制,促進政企物流數據的共享、開發與利用,同時建立健全企業物流數據采集、提取、應用、保護等機制,促進企業物流數據市場化。拓展智慧物流商業應用新場景,創新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數據要素配置方式,鼓勵企業發展與平臺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相結合的物流新模式,加強倉配運智能一體化技術、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
??此外,還應該推動物流領域綠色化轉型,包括加快綠色低碳、高效節能物流技術和設施設備應用,支持集散樞紐、分揀中心、倉儲設施、運輸工具等綠色化改造升級,加快建設充換電設施、加氫站并布局氫燃料電池牽引車和載貨車示范專線,提升物流包裝標準化、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無害化水平,以及加強托盤、周轉箱等標準載具推廣和循環共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