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天?“華為模式”之后,萬億市場曝光!
12月28日消息,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與招商局集團旗下中國外運公司簽署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打造以自動駕駛技術為核心的智慧物流運力平臺,探索自動駕駛卡車規模化商業落地的全新模式。
無獨有偶,昨日比亞迪汽車微博宣布,比亞迪與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在深圳舉行合資公司揭牌儀式,官宣成立“深圳市迪派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迪派智行)。為雙方長期在智能駕駛領域,攜手融合發展高等級智能駕駛技術正式拉開序幕。
萬億級賽道?各方推進核心技術
據悉,小馬智行與中國外運的合資公司預計在2022年初正式成立并投入運營,先期部署超過100輛規模的智能駕駛重卡車隊,今后將持續擴大規模。
實際上,編者也留意到,在過去一年間,小馬智卡已獲得北京、廣州多個測試及運營許可,包括廣州首張自動駕駛卡策劃測試牌照、貨運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等。而自動駕駛卡車的市場規模也不亞于乘用車市場,其主要應用場景有干線物流和港口物流兩個。
其中,干線物流還被認為是一個萬億元級的市場。不久前,國家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于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開展自動駕駛載貨運輸服務。

關鍵的是,由于路線以高速為主,道路環境相對封閉和簡單,自動駕駛技術在干線物流領域的落地更容易。也正因如此,自動駕駛重卡受到資本的熱捧,在過去一年中,智加科技、圖森未來以及Embark Trucks等自動駕駛初創企業已經或者即將登陸美股市場。
另一方面,對于同作為行業領先的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其獨特基于數據驅動的“飛輪”技術洞察,將更高效地實現可規模化的自動駕駛,進一步助推比亞迪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快速突破和量產。

實際上,比亞迪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引領者,在智能汽車領域持續深耕,近年來全面布局智能化核心技術領域。
編者今天還獲悉,目前,比亞迪上海智能駕駛研發中心已開啟了大規模招聘,計劃自今年12月起,3個月內在全球招聘200人,涉及雷達感知算法專家、高級預測算法工程師、嵌入式系統專家、智能駕駛系統專家、高級智能駕駛系統工程師、HMI專家、智能駕駛法規分析工程師等職位。
圖源:網絡
因此,“迪派智行”將依托比亞迪深厚的智能化技術積淀和深度的垂直整合能力,以及Momenta智能駕駛方面多年的技術積累,攻克相關技術難點,致力于打造面向未來的高等級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爭先成立合資公司,合作新潮流?
顯然,隨著自動駕駛技術在商用車領域落地的提速,自動駕駛公司也加大了與下游場景方建立緊密的聯系。
編者梳理發現,縱觀國內自動/智能駕駛企業驗證并落地相關技術或方案的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
其一是和車企合作,自建產線;其二則是直接向車企兜售全套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及系統; 其三是和車企達成戰略合作,智能駕駛企業提供智能駕駛技術,車企提供定制車型;其四則是和車企成立合資公司或者接受車企的注資。
對于第一種,例如AutoX就與克萊斯勒FCA深度集成合作,建立了國內首個全閉環的RoboTaxi產線。而第二種則例如華為和Apollo。第三種雙方各取所需,這是目前業內最普遍的技術驗證和落地方式。
不過,從上述4種落地方式的最新反饋看來,都各有利弊,即便是最受歡迎的第三種,也有很明顯的“短板”問題,并不是十分完美的合作。
顯然,第四種合作方式目前也得到了部分頭部無人駕駛公司的青睞,而此次小馬智行、Momenta正屬于第四種類型。
實際上,編者也發現,目前業內和車企成立合資企業的自動駕駛企業寥寥可數,除了此次的Momenta和小馬智行之外,也曾和車企成立了合資公司的自動/智能駕駛企業,似乎也僅有文遠知行和酷哇。
畢竟,從主機廠的角度看,這種方式很可能只是權宜之計。對于發展智能駕駛技術,有能力的車企往往是選擇自研或者外部合作,合資公司最終的實際效果走向,還有待時間考證。
總的來說,在自動/智能駕駛技術追求快速商業化落地之時,此次Momenta和小馬智行作為自動駕駛行業中備受關注的明星企業,前后腳宣布要與第三方車企等成立合資公司,這會打開這類合作模式的新節奏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