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超導體材料產業鏈上中下游市場分析(附產業鏈全景圖)
關鍵詞: 超導體材料
中商情報網訊:超導是指某些物質在一定溫度條件下(一般為較低溫度)電阻降為零的性質。目前,超導體已經進行了一系列試驗性應用,并且開展了一定的軍事、商業應用,在通信領域可以作為光子晶體的缺陷材料。
一、超導體材料產業鏈
超導材料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如鈮、鈦、釔、鋇、鉍、鍶、硼等金屬材料;中游是超導材料;下游是超導應用產品,如超導電纜、超導限流器、超導濾波、超導儲能以及超導發電機等。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產業鏈上游
超導材料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如鈮、鈦、釔、鋇、鉍、鍶、硼等金屬材料。
1.鈮材
目前,全球超導市場以低溫超導為主。實用低溫超導材料主要是NbTi和Nb3Sn超導線。其中NbTi合金中Nb的含量較多,如果控制不好熔煉技術,易產生不熔塊,導致后續細芯絲NbTi線加工中斷線,因此NbTi二元合金棒的制備非常困難。
2.鈦材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鈦消費國之一,在全球鈦材消費占比約50%。隨著對鈦材的需求增加,鈦材產量也逐年增長。2016年中國鈦材產量僅5萬噸,2020年產量大幅上漲至9.7萬噸,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2021年中國鈦材產量將達10.2萬噸。
數據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關企業一覽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產業鏈中游
隨著全球超導技術的不斷研發,以及超導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規模不斷擴大,全球超導行業已然進入火熱年代。其中,超導材料是超導應用的基礎,所以是最先產業化的部分,也是未來最具確定性的領域。
超導材料市場規模
全球超導材料的市場規模近年來保持平穩增長,2018年全球全球超導材料市場規模為61.51億歐元,同比增長6.1%。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2021年全球超導材料市場規模約為67.8億歐元。
數據來源:Conectus、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根據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可將超導材料分為低溫超導材料和高溫超導材料。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全球的超導行業以低溫超導為主,2018年其市場規模為58.81億歐元,市場份額高達95.61%;而高溫超導材料的市場規模為2.7億歐元,市場份額僅為4.39%,但其增長速度較為迅速。
數據來源:Conectus、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關上市企業分析
我國在超導材料領域已擁有一大批代表性企業,從2019年中國超導應用創新企業來看,排名前十的主要包括江蘇中天科技、特變電工、西部超導、青島漢纜、北京英納超導、江蘇永鼎、江西聯創光電科技、寶勝科技、福建南平太陽電纜、江蘇法爾勝。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產業鏈下游
下游行業主要是超導設備,隨著MRI、MCZ、NMR等領域的發展,未來低溫超導線材的市場空間巨大。
1.MRI
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它利用磁共振現象從人體中獲得電磁信號,并重建出人體信息。據2020年8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調整2018—2020年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中的數據顯示,至2020年,我國超導磁共振設備的市場保有量將達到10713臺,其中2018-2020年全國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新增規劃數量為5138臺。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超導磁共振設備的市場保有量將達11888臺。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顯示,我國MRI設備市場競爭格局中,西門子、GE、飛利浦占比最大,分別為29.7%、25.2%、24.8%,占比共達79.7%。
數據來源:中國醫學裝備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MCZ市場
隨著半導體工業的迅速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單晶硅生產和消費國家,其中MCZ產品占總產量的70%-80%,目前國際上300毫米以上大尺寸單晶硅片已成為主流。根據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協會報告,到2020年中國在半導體工業的投入將達到30億美元。特別是對單晶硅行業,中國75%的需求依賴進口。近年來,在半導體產業的拉動下單晶硅爐產量直線上升,為公司發展單晶硅生產用MCZ磁體奠定良好的市場基礎。
3.加速器市場
以加速器為代表的大科學工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是高技術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發展的象征,以超導磁體為核心的加速器系統是相關裝置的核心。隨著加速器市場需求的增加,將對超導線材和超導磁體產生明確的需求。
